關于印發《山東省5G“百城萬站”深度覆蓋和 “百企千例”規模應用2022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來源: 時間:2022-04-12
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教育(體育)局、科技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交通運輸局、水利(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和旅游局、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局、國資委、市場監管局,青島市通信管理局、各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各市(勝利)供電公司,中國聯通山東省分公司、中國移動山東公司、中國電信山東分公司、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中國鐵塔山東省分公司:
現將《山東省5G“百城萬站”深度覆蓋和“百企千例”規模應用2022年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
山東省水利廳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 山東省通信管理局
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2022年4月6日
(此件主動公開)
山東省5G“百城萬站”深度覆蓋和“百企千例”規模應用2022年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5G發展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深化5G網絡覆蓋,大力推動5G行業規模化應用,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級,培育壯大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面向實體經濟主戰場,面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需求,大力推進黃河流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5G網絡深度覆蓋,積極打造5G融合應用新業態、新模式,為我省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及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需求牽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5G應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釋放消費市場、垂直行業、社會民生等方面對5G應用的需求潛力。
堅持創新驅動。圍繞5G深度覆蓋,加大共建共享及技術創新力度。遵循5G技術、標準、網絡和應用漸次導入的客觀規律,激發5G應用創新活力,有重點地推動5G應用發展。
堅持分類推進。把握5G應用發展的階段性、創新性和復雜性特點,分重點、分批次循序漸進,在部分應用需求強烈、基礎較好、帶動性強的重點行業形成突破性進展,待成熟后逐步復制推廣到千行百業。
堅持協同合作。加強各方溝通銜接,暢通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作,做好政策、產業、應用、標準等方面有機銜接,推動上下游企業深度互聯和協同聯動,推動形成5G應用的大融合、大生態。
(三)工作目標
到2022年底,全省縣級以上城區5G深度覆蓋逐步完善,應用5G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顯著增多,重點行業實現5G規模化應用,對全省數字經濟建設賦能作用顯著提升。
——5G網絡深度覆蓋不斷完善。在全省136個縣(區、市)開展為期一年的5G網絡“百城萬站”室內深度覆蓋提升工程,實現交通樞紐、商務樓宇、學校為代表的高流量區域和5G+重點應用區域的5G室內深度覆蓋,有效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型居民社區電梯、地下車庫等區域無線信號無覆蓋的問題,力爭全年建成1萬個以上5G室內分布系統站點,助力完成全年6萬個5G基站的任務目標。
——重點行業5G規模化應用。對我省優勢行業如裝備制造、采礦、港口、電力等行業率先實現5G應用規模化復制推廣,同時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文化旅游等樣板項目,拓展5G在社會民生領域的應用范圍。力爭打造5家以上5G行業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全省應用5G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達300家以上,培育5G應用案例1000個以上。
二、實施路徑
(一)清單推進,夯實5G深度覆蓋
1.部署階段(2022年4月)。市級發改、教育、住建、交通、文旅、衛健、國資等有關部門梳理本行業5G室內深度覆蓋需求報市工信局和市通信發展辦公室。各電信企業對需求清單開展分析調研,優先納入年度5G建設規劃并建立工作臺賬。(各相關單位)
2.實施階段(2022年5月—2022年11月)。各市鐵塔公司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牽頭相關電信企業實施5G深度覆蓋提升,各級相關部門積極配合選址與協調工作。各市工信局對工作臺賬進行清單制督導通報。(牽頭單位: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市信息通信發展辦公室,山東聯通、山東移動、山東電信、山東廣電、山東鐵塔)
3.總結階段(2022年12月)。省工信廳和省通管局聯合開展工作成果總結,對各市5G深度覆蓋完成情況進行評估,梳理工作亮點,總結經驗做法。(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二)分類施策,帶動5G規模應用
1.遴選重點行業。把握5G應用發展的階段性、創新性和復雜性特點,全省遴選5個以上應用需求強烈、基礎較好、帶動性強的重點行業,率先實現5G應用規模化復制推廣。(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培育創新載體。省工信廳和省通管局聯合認定一批省級5G行業應用創新推廣中心,以行業龍頭企業、電信企業、設備制造商為主體,為行業內中小企業提供5G應用具體實施方案,開展應用咨詢及研發培訓,提升中小企業5G應用普及率。(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3.挖掘典型場景。依托省級“5G+工業互聯網”典型場景、省級5G應用推廣試點示范項目,組織開展5G創新應用大賽、“綻放杯”山東分賽等活動,打造一批5G應用推廣標桿、樣板工程,形成示范引領效應。(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4.拓展應用領域。推動各行業、各領域相關企業借鑒已有企業成功經驗,緊扣行業領域特點需求,挖掘更多應用場景,推動5G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各相關單位)
三、5G建設和應用重點方向
(一)垂直行業領域
1.5G+工業互聯網。圍繞工業生產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產品服務等環節,推進5G模組與AR/VR、遠程操控設備、機器視覺、AGV等工業終端的深度融合,挖掘推廣一批產線級、車間級、工廠級典型應用場景,加快由生產外圍向內部環節拓展,形成信息技術網絡與生產控制網絡融合的網絡部署模式,推動“5G+工業互聯網”服務于工業生產全環節。(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5G+智慧港口。利用5G加快智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自動化碼頭、堆場庫場數字化改造和建設,推廣5G在無人巡檢、遠程操作、自動導引運輸、集卡自動駕駛、智能理貨等場景的應用。(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
3.5G+智能采礦。推廣5G在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等各類礦區的應用,拓展采礦業遠程控制、無人駕駛等5G應用場景,推進井下核心采礦裝備遠程操控和集群化作業、深部高危區域采礦裝備無人化作業、露天礦區實現智能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4.5G+智慧電力。開展基于5G的電力終端升級改造,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廣分布式能源調度、輸變電智能巡檢、配電自動化等場景應用。建設5G電力外場測試實驗室,打造電力5G專網運營平臺,推動5G電力行業標準制定,加速電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牽頭單位: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5.5G+智能油氣。實施5G在油田油井、管線、加油站等環節高清視頻監控、管道泄露監測、機器人智能巡檢、危化品運輸監控等業務場景的深度應用,為油氣采集、管道傳輸、油氣冶煉等環節提供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支撐。(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6.5G+車聯網。借助 5G、北斗高精度定位、車路協同等新興技術,首先突破在工業園區、機場、港區、礦山、景區等封閉或半封閉場景的5G+車聯網應用,提升用戶接受程度。根據推動車聯網與5G演進發展,逐步選擇城市及高速公路合適路段開展開放場景的5G+車聯網實驗部署。(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
7.5G+農業數字經濟園區。積極探索推動5G技術產品與農業生產經營融合發展,依托與農業相關的省級數字經濟園區,率先打造一批5G與農業融合場景應用,總結提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
8.5G+智慧水利。推進5G技術與水利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5G、物聯網、遙感、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提高水利要素感知水平。結合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術,針對水利工程施工場景,研究人工智能施工系統頂層設計和模型算法實現,在5G人機協同應用方面實現突破。(牽頭單位:省水利廳)
(二)社會民生領域
1.5G+智慧教育。加快5G教學終端設備及AR/VR教學數字內容的應用,結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試點場景化互動教學,打造沉浸式課堂。加大5G在智慧課堂、全息教學、校園安防、教育管理、學生綜合評價等場景的推廣,提升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等各環節的信息化能力。(牽頭單位:省教育廳)
2.5G+智慧醫療。豐富5G技術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場景,重點推廣5G在遠程手術、急診急救、遠程診斷、健康管理等場景的應用,加快培育技術先進、性能優越、效果明顯的智慧醫療服務新業態。(牽頭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3.5G+文化旅游。促進5G和文旅裝備、文保裝備、冰雪裝備的融合創新。推動景區、博物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覽、線上演播等新業態,鼓勵定制、體驗、智能、互動等文化和旅游消費新模式發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體驗新場景。(牽頭單位:省文化和旅游廳)
4.5G+民生場景。出臺電梯、地下停車場等場景同步建設規范及驗收標準,提前部署室內分布系統,優先解決一批百姓反映強烈的居民社區電梯、地下車庫無4G網絡覆蓋問題,后期按需增加5G覆蓋并打造視頻監控、應急通訊、廣告投放等應用。(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應急廳)
四、基礎支撐
(一)深入開放公共資源。各部門堅持“開放是常態、不開放是例外”的原則,為5G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推動本領域本行業公共資源向5G基站進一步開放,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基站建設運營過程中強制收取進場費、協調費等費用。鼓勵各地出臺用電優惠等補貼政策,對5G室內分布系統建設特別是地下停車場和電梯等民生保障場景實施零場租、零進場費和低(免)電價政策。(各相關單位)
(二)構建5G應用標準。系統推進重點行業5G融合應用標準研究,明確標準化重點方向,加強基礎共性標準、融合設備標準、重點行業解決方案標準的研制。鼓勵5G新產品創新,積極申報科學技術獎等獎項。(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
(三)強化5G產業基礎。加快輕量化5G芯片模組、5G云網融合和5G行業專網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滿足行業應用個性化需求,提高5G終端性價比,提升產業基礎支撐能力。(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四)加強5G安全評估。構建5G應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機制,指導企業將5G應用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納入5G應用推廣全流程。做好5G應用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監督檢查,提升5G應用安全水平。(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聯動。加強部門協同和省市聯動,做好標準、產業、建設、應用、政策等方面有機銜接,支持上下游企業深度耦合、緊密銜接,形成高效有機的合作模式。
(二)加大政策支持。鼓勵各市政府參照2022年“穩中求進”第一批政策清單,圍繞5G網絡建設、應用落地、產業培育等工作,積極出臺各類政策舉措,促進5G融合應用加快落地。
(三)推動交流合作。依托省5G產業聯盟、省工業互聯網協會等行業組織,開展5G產業主題峰會、學術論壇、行業展會、現場觀摩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擴大5G行業應用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營造良好環境。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全社會對5G網絡建設的理解和支持,提煉5G應用典型經驗案例多方位宣傳推廣,推動形成5G應用創新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