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申報2022年濟南市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公共實訓基地的通知
來源: 時間:2022-11-18
各區縣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企業、院校、協會: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濟辦發﹝2021﹞6 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濟南市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公共實訓基地認定辦法》,現組織申報2022年濟南市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公共實訓基地。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
在濟南市行政區域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經營的企業、院校和協會等均可作為公共實訓基地依托單位參與申報。
二、申報評審條件
1.擁有完全可控的實訓場地,建筑面積一般不少于400平方米,有滿足實訓要求的消防、通風、照明、控溫等設備;布局具有職業技能特色,體現人性化要求。
2.具有先進的培訓理念,國內領先的教學和技能實訓設備。設施設備完好率在95%以上,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實訓大綱和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并能滿足較大實訓規模需要,實訓工位數一般不低于50個。
3.與4家院校、企業或社會培訓機構等簽訂有實訓協議。 實訓項目能夠對接技能人才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標準。
4.與4家院校、企業或社會培訓機構等簽訂有合作協議,合作單位積極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實訓課程開發、教學和技術服務等。
5.實訓方向圍繞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應用,基地建設包含完整配套的核心課程體系,以支撐軟硬件一體化教學環境需求。在開展公共實訓的同時,能承擔新職業(工種)的建設開發、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工作。
6.擁有合格的師資隊伍。實訓指導教師應具備相關高級技能以上資格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其中具備高級實習指導教師職稱或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的占比應不低于40%。
7.設有專門機構負責實訓事宜,配備熟悉職業技術教育、具有較強組織管理和協作能力的專人負責;有一套適應對社會開放的機制與方法,吸引社會各方人員參加實訓。
8.企業年實訓總人數不低于400人,其中對外提供實訓服務不低于80人;院校年實訓人數不低于1500人,其中對外提供實訓服務不低于300人;協會年實訓人數不低于800人,其中對外提供實訓服務不低于150人。
9.培養獲得過市級及以上首席技師、技術能手稱號領軍型技能人才或評聘有特級技師、承辦過市級以上的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以及社會效益較為顯著的實訓基地,同等條件下優先予以推薦認定。
10.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有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基地建設規劃。根據產業發展特點,突出高層次、高技能、實踐型、重就業和創業特點,不斷加強公共實訓基地的硬件和軟件建設。
三、申報材料
(一)公共實訓基地申報書(附件1)。
(二)公共實訓基地基本情況一覽表(附件2)。
(三)證明材料
1.法人執照;
2.用地證明;
3.與合作單位簽訂的實訓協議;
4.與合作單位簽訂的合作協議;
5.實訓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相關專業工藝守則、實訓人員安全管理等各類規章制度;
6.申報條件所涉及內容的其他證明材料。
(四)市級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績效目標申報表(附件3)。
四、申報認定程序
1.提交申請。申報單位對照相應的認定條件準備申報材料,按屬地管理原則提交至各區縣工信部門初審并簽署審核意見。
2.推薦評審。經區縣工信部門初審推薦后,市工信局組織相關專家,采取書面審核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對申報單位開展評審。
3.認定授牌。根據評審意見,提出擬認定公共實訓基地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由市工信局認定授牌并給予一次性補助。
五、相關要求
1.實訓基地名稱應當突出實訓主題,不帶濟南、企業名稱等字樣,規范示例如:人工智能公共實訓基地。
2.依托單位的申報材料按照目錄順序排列并標注相應頁碼,膠裝成冊。
3.請各區縣工信部門和相關單位積極宣傳發動,認真組織申報,并于2022年11月30日15:00前將審核蓋章的申報材料報送至市工信局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處,并同步報送電子檔(PDF掃描版和Word版)于指定郵箱。
聯 系 人:荊鋒 電話:51705761
附件:1.濟南市先進制造和數字經濟公共實訓基地申報書.docx
2.濟南市先進制造和數字經濟公共實訓基地基本情況一覽表.docx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