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實現“三年一大步”跨越趕超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梁 打頭陣 當先鋒
來源: 時間:2021-07-07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聚焦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使命擔當,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濟南工業和信息化戰線不忘實業興邦初心,牢記制造強國使命,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一路前行,走出了一條激蕩人心、令人矚目的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道路。
“十三五”時期,尤其是最近三年,濟南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實現了“三年一大步”的跨越趕超,工業經濟總量由全省第三梯隊一步跨入第一梯隊,形成了“345”的競爭優勢:工業增加值總量躍升并穩居全省第3位,占全省比重提高至10.4%,首位度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躍居全省第4位,提升5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連續跨越2個千億級臺階,上升至全省第5位,提高8個位次。
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是實現現代化、加快城市化、適應國際化的主要驅動力,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強省會必須強產業,強產業必須強工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濟南市把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作為強省會戰略的重要支撐,聚焦制造業優化升級、數字經濟引領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三大重點任務,持續培育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三大動能,推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引領發展“三個發展”走在前列。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工業發展力量
濟南是全國第一個企業工會、山東第一個企業黨支部的誕生地,當時全國994名黨員,僅濟南鐵路大廠就有16名,占全國黨員總數的1.6%。濟南的工業發展史是一部流淌著紅色基因的奮斗史,紅色基因為濟南工業發展注入了原動力。
“經過幾十年發展,濟南工業先后歷經從無到有的偉大變遷、從小到大的滄桑巨變、從大到強的跨越發展、轉型升級的光輝歷程,靠的是黨的堅強領導,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濟南工信人的奮發圖強和接續奮斗!”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汲佩德說。
1948年濟南解放,全市有工廠43家、產品16種,分布在紡織、機械、化工、食品等12個行業,年工業產值僅為1.2億元。在黨的領導下,濟南工信戰線開啟了艱苦卓絕的奮斗征程,工業規模實力迅速壯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從十億元、百億元到千億元的連續跨越。
目前,濟南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8個,是全國擁有工業門類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了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精品鋼與先進材料四大主導支柱產業。2020年,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級。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濟南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起步之年。越是攻堅時刻,越要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濟南市工信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提出打造新時代“忠、專、實”工信干部隊伍,持續鍛造“忠”的政治品格、“專”的履職本領、“實”的工作作風,以思想和組織保障爭做強省會建設先鋒隊。
工業強市成效顯著 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2020年在濟南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進程中,是勇攀高峰、極不平凡的一年。”汲佩德說,不僅因為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走在全國前列、工業增加值增速勇攀“十三五”最高峰,更是因為濟南市委、市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
這一年,濟南第二產業增速最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居全省和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4.2%,扛起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有力支撐濟南GDP躋身萬億俱樂部并實現了爭先進位。
這一年,濟南市工信局做好工業強市的解讀者、實踐者、創新者,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體現工信擔當、凝聚工信力量、領跑全省全國的優異答卷。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濟南工業既有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升。六大重點支柱行業合計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9.1%,增長貢獻率達到83.7%,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77.9%、醫藥制造業增長31.3%、計算機通信制造業增長2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7387.8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利潤總額407.3億元,增長40.6%;41個工業大類中,營業收入超百億的行業達到15個,總量占比92.7%。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比上年減少253.7萬噸,帶動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7.5%,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2020年11月19日上午,中國重汽新一代黃河重卡正式下線,標志著中國重汽智能網聯(新能源)重卡項目正式投產。“項目從開工到正式投產和首臺車輛下線,僅用了280天。”中國重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這主要得益于工業強市戰略的引領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在工業強市戰略引領帶動下,2020年,濟南工業投資增長27.9%,新興產業投資進度加快,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74.4%、66.6%、48.6%、30.2%。
“十三五”時期,尤其是最近三年,濟南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實現了“三年一大步”的跨越趕超,工業經濟總量由全省的第三梯隊一步跨入第一梯隊,形成了“345”的競爭優勢。汲佩德表示,2020年,濟南工業增加值總量躍升并穩居全省第3位,占全省的比重提高至10.4%,首位度顯著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躍居全省第4位,提升5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連續跨越2個千億級臺階,上升至全省第5位,提高8個位次。此外,濟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5.3%……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激蕩泉城發展新氣象
今年4月19日-20日,首屆濟南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高端峰會暨黃河流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博覽會在濟南成功舉行,《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地圖》《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白皮書》重磅發布,與會嘉賓紛紛點贊。
人工智能產業是濟南數字經濟高質量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濟南聚焦數字經濟引領,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協同發展,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達到42%,對濟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2020年,全市軟件業務收入3160.7億元,規模總量占全省比重達54%,創新平臺、資質資格、優秀產品等10項關鍵指標連續16年居全省第一位。今年1-5月份,濟南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6.05%,高于全國3.5個百分點。新基建加速推進,累計建成5G基站1.9萬余處,實現主城區連續覆蓋。信創產業、人工智能、區塊鏈走在前列。
在產業數字化方面,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兩化融合指數連續兩年居全省首位,獲批建設4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擁有浪潮云洲國家級雙跨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34個平臺省級產業互聯網示范平臺,上云企業數量突破4萬家,均居全省首位。
在城市數字化方面,堅持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協同發展,智慧城市與產業發展一體推進,打造“云管端”三位一體的城市大腦有機生命體,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蟬聯全國“智慧城市十大樣板工程”,連續三年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榮獲全球智慧城市產業數字化轉型獎,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打造數字先鋒城市和建設中國智慧名城取得積極成效。
打造一流產業生態 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全市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大會提出,要提高標準、爭先進位,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如何構建讓企業安心、舒心、順心的一流營商環境?汲佩德說:“全市工信系統秉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企業理念,找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結合點,從企業視角去想問題、辦事情、定政策,提供更加精細化、精準化服務,聚焦打造一流產業生態,著力提高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和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2019年以來,濟南市工信局持續加大規劃引領和政策供給力度,構建起“1+N”工業強市77個政策體系,從強化戰略目標導向、強化考核導向、強化土地等要素保障、強化企業成長激勵、強化投資激勵、強化創新激勵、強化服務保障等諸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產業扶持資金規模達到20億元,政策的含金量、覆蓋面和精準性實現了質的飛躍,初步構建起國內一流的政策體系。今年6月,《濟南市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印發實施,從強鏈群、增質效、提能級、強保障四個方面推出22條政策措施,實現了全省全國“十七個首次突破”,為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再添新動力、提供強支撐。
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是工信系統的主責主業。濟南市工信局通過持續完善常態長效服務企業機制,率先打造集中統一高效的“濟企通”服務企業云平臺,打造企業版的12345,著力破解企業發展中的“堵點”、“痛點”,深入實施企業梯度培育工程,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目前,濟南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數量分別達到17家和70家,均居全省首位。持續完善提升“五位一體”融資服務體系,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政策落實牽手活動”和“工業強市看擔當,惠企政策看落實”專題新聞宣傳,點對點、面對面對接政策和服務需求。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群體實現量質齊升。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97家,其中過千億企業2家、過百億企業12家、過10億企業85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連續兩年超過400家,其中2020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524家。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4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145家、專精特新企業567家,均居全省第1位。
發力“智造濟南” 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市工信系統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踐行初心使命,向建黨百年華誕獻禮,成績斐然。
今年一季度,濟南工業經濟再迎“開門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9%,分別高于全國(24.5%)和全省(23.5%)1.4和2.4個百分點,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和支撐。深入實施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兩個“雙千”工程,吉利新能源汽車整車工廠、山東重工大型工程機械制造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全球領先的美燃氫燃料發動機項目落戶濟南……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在山東省委、省政府和濟南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濟南工業強市邁出了一個個堅實有力的步伐。“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黨的領導下拼出來的、干出來的!”汲佩德說。
近日,《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提出,聚焦“智造濟南”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聚焦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加快建設智能經濟強市和數字先鋒城市,打造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兩個萬億級產業高地,有效支撐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級,形成“2+1”三個萬億級產業發展體系。
站在強省會建設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工信系統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不動搖,堅定不移走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持續凝聚提升“高點定位、超前謀劃、快干實干、創新發展”的濟南工信理念精神,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