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質量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來源: 時間:2021-07-27
投資是連接供給與需求兩端的關鍵變量,對拉動經濟凈增起著重要支撐作用。今年以來,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山東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8%,兩年平均增長6.1%,增速超全國平均水平。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半年,山東省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恢復、結構不斷優化、方向日益趨新,高質量投資正成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看總量——持續恢復,潛在增勢穩中加固
7月20日,我省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72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總投資4328億元。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投資體量大,單體平均投資超過6億元。
今年以來,全省經濟延續了向上向好的良好態勢,這與投資的持續恢復息息相關。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6%,兩年平均增長6.3%、高于全國1.9個百分點、高于前四年平均3.2個百分點,為經濟持續穩定向好提供了強力支撐。“從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對比看,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差距指標明顯縮小,呈現出‘弱勢指標差距縮小’的運行態勢。”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介紹。
投資的恢復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效應加快釋放最直觀的指標。“過去幾年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騰籠換鳥,這個過程中舊產能在退出市場,新產能的培育需要時間,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帶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相對減慢。但是從這兩年的經濟數據特別是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是比較快的,說明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產生了明顯效果。”省委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勝說。
當前,我省的消費市場持續向好,固定資產投資持續恢復,貨物進出口快速增長,三駕馬車動能強勁。“面對宏觀形勢復雜多變等外部不確定性與自身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帶來的雙重壓力,消費和出口的擴張需要一個過程,從短期來看,投資維持在較大體量有助于整個宏觀經濟運行保持平穩,對持續拉動我省經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看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投資。”王金勝說。
看結構——方向趨新,高質量成色足
從投資的分布和結構等維度來看,我省投資流向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領域的趨勢愈發明顯,高質量的成色越來越足。
日前新開工的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中能高端醫療裝備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0億元,旨在打造高端醫療裝備領域“高起點、高標準、高精尖”生產型知名園區。膠州市中國北方環保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41億元,將組建中國北方地區環保產業企業總部基地,打造新型環保經濟增長點。
從全省看,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長23.7%,兩年平均增長8.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3%,兩年平均增長15.2%;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4%。社會領域投資穩定增長,衛生、公共設施管理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3.8%、15.8%和15.2%。不難看出,如今的投資不僅只是數量“高大上”,更是領域“小而精”。
要把更多的投資吸引到高新技術產業、“四新”經濟、新基建等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當中,為未來經濟發展打好基礎。“從上半年數據看,‘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7%,占全部投資比重的49.9%,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大量投資用于先進制造業、技改、高新技術等,正在向著‘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我省投資的質量層次高,更加突出產業生態建設、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完善,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這些都是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的表現。”王金勝指出。
看趨勢——緊盯項目,投資拉動持續發力
投資具有周期性特點,如何才能讓這輛經濟馬車克服“短期有勁,長期乏力”的問題?我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項目、市場的敏銳嗅覺充分發揮作用。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棟介紹,我省緊緊抓住重點項目這個“牛鼻子”,堅持以優質項目帶動有效投資,高質量推進項目謀劃招引和落地建設。
總投資16億元的威高醫療制品智能生產基地項目備受矚目。“一期我們規劃打造原料藥生產線,二期計劃研發生產抗腫瘤藥物。項目一期完全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額28億元。”山東威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明杰介紹。如今在威海市臨港區,一條以威高產業園為龍頭,涵蓋原料藥研發、醫療器械研發制造的全產業鏈正加速形成,新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優勢進一步放大。
省發展改革委統計,上半年12929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已經開工9261個,年內完成投資1.3萬億元。1600個省級重點項目中,計劃年內開工的1461個實施類項目已經開工1316個,年內完成投資3807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2.5%,大幅超額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在這些重點項目的有力推動下,全省投資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升勢頭,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下一步還應繼續發揮優質項目的帶動作用,并在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完善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方面,政府積極發揮作用,真正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王金勝分析認為。
“下半年,我們將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加力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兩新一重’項目等落地建設,推動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省級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2萬億元和6500億元,充分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王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