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面對變局,“大金磚合作”發力新興領域
來源:環球時報? 時間:2025-02-11
自年初巴西接任金磚輪值主席國以來,印尼、尼日利亞等國相繼加入,讓金磚擴員的聲勢持續抬升,“大金磚合作”進入新時代。另一邊,美國新任政府一系列內外新政,也在持續引發國際秩序系統性震蕩。面對國際政治經濟新生態,“大金磚合作”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功能性建設面臨諸多新變化。
其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碎片化”加劇。從無差別高舉關稅大棒,到提出領土訴求,再到多次“退群”,美國的種種異動正引發國際社會對未來無序的國際秩序的極大擔憂。隨著美國內外政策大幅回調,逆全球化潮流有進一步走高的趨勢。而美國對鋼鐵、鋁加征關稅以及可預期的受影響各國的反制,將使得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碎片化”和危機感進一步加劇,掣肘全球經濟復蘇進程。
其二,金磚金融合作開始直面重壓,一些成員國更是受到現實威脅。近年來,金磚國家積極推進貿易本幣化進程,一些成員國有意推動建立“金磚支付體系”和“金磚貨幣基金組織”。對此,美國的應對是“倘若金磚實施‘去美元化’的合作,將對它們加征至少100%的關稅”。美元作為美國霸權三大支柱中“經貿與金融”的核心,美國捍衛的方式,就是對任何可能影響其地位的舉動進行“零容忍”的報復和打壓。
此外,美國對一些金磚成員國采取了更直接的威懾,例如以“長期惡劣對待白人”為由揚言將中斷對南非的一切援助,以“阻斷核武開發可能性”為由恢復對伊朗“極限施壓”,打擊伊朗的石油出口。這些新動向不僅對金融領域的“大金磚合作”構成新挑戰,還會令本就緊張的地緣政治形勢更加惡化。
其三,“金磚+”合作實踐不斷發展,正由“金磚+國別”拓展至“金磚+一體化組織”。“金磚+”是中國的首創,在金磚機制建設的實踐中既豐富了金磚合作形式,也擴大了金磚“朋友圈”。在金磚面對“擴大還是深化”的爭論時,由“金磚+”延伸出的“金磚伙伴國”柔性機制為這一議題找到了平衡點,既避免因嚴格規則限制了各國間合作的潛力,又通過漸進擴員平衡內部利益分歧,減輕金磚擴員在政治溝通方面的負擔。
放眼未來,“金磚+”并不會止步于“金磚+伙伴國”,而將會進一步拓展為“金磚+一體化組織”。在金磚喀山峰會期間,成員國領導人一致強調金磚需要加強與非洲等地區的整體合作,使非洲、拉美更廣泛、更有意義地參與全球治理的決策過程。因此,未來“金磚+非盟”“金磚+拉共體”“金磚+東盟”“金磚+阿盟”等都有望進入“大金磚合作”議程。“金磚+一體化組織”的創新不但將賦能金磚合作,且會讓“大金磚”的代表性由新興國家拓展至整個“全球南方”。
“大金磚合作”的發展升級既是對傳統國際組織剛性結構的突破,也是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變局中探索出的合作新路徑。在新的環境與時代背景下,“大金磚合作”不但將繼續在政治、經濟、人文合作領域三駕齊驅,在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的合作也在呈現出兩翼齊飛的趨勢。自2006年金磚合作機制確立,19年來,政治、人文合作始終伴隨著金磚國家,如今已形成政治安全、經貿財經、人文交流合作三方驅動的立體合作架構,成為金磚國家團結“全球南方”的主渠道和參與全球治理的前沿平臺。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迅猛發展,在夯實傳統領域合作“四梁八柱”的基礎上,“大金磚合作”正越來越著眼未來可持續發展,聚焦新科技、注重綠色經濟、發力經濟新業態。在“大金磚合作”議程中,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將成為各國的焦點和驅動力,分別成立了產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組、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工作組、光伏產業工作組等團隊,以支持和指導金磚工業4.0的技能發展,推動金磚在新工業革命時代的創新合作,引領新產業、新業態,推進金磚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贏得未來戰略性產業的主導地位。
“大金磚合作”面臨的變化,既有國際秩序新生態帶來的挑戰,也有金磚機制建設在新時代面臨的機遇。新挑戰蘊含新機遇,金磚國家必須在風浪中抱緊成團、深化合作,同時攜手“全球南方”,構筑更靈活、更包容、更重實效的全方位合作平臺,以互利共贏推進多極世界格局,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實現全球制度性權力分配再平衡。(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